教学能力与质量公平
基于公平的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影响学科质量公平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源公平、办学条件公平等,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教师的因素占据着核心地位,且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最不能忽略的核心中的核心。
那么,教师应该有着怎样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学科教学质量公平呢?
公平对待学生的能力
“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教师的心中,深刻到变成了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当一种理念变为一个口号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标签。然而,今天我依然要首先提到这个问题,而且上升到教师能力的高度来谈。
首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懂得并尊重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指儿童本身的智力、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还指滋养其成长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当下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不同。教师只有通过结果的差异看到学生身上隐含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要求、期待、帮助和指导。用理解、尊重、帮助、发现构成的教学土壤是最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公平提升的土壤。
其次,教师要努力追求爱的质量。教师的爱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一个孩子未来成长与发展的走向,所以爱是有质量的。努力让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爱的质量基本相同,是公平对待学生、保证教学质量公平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促使每一个儿童顺应自己的个体特质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无法预测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陪伴他们的当下给予他们最需要的营养,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无限的可能。
理解专业标准的能力
专业标准是本专业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教师也是有专业标准的,在标准中对教师行为规则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
然而,如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大家对标准的理解深度、角度也完全不同。认知深刻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会呈现出上下求索的学习发展状态,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对学生的敬畏、对自我的定位、对教学的研究、对学习过程的深入会让他们的教学更能呈现学科特点,更吻合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相反,理解能力偏低的教师,因为看不到标准对于教师个人的深层次需求,就会产生一种很高的自我认同感,进而固化自己的思维,弱化自己的能力,低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实际。当教学者认为自己当下已经处于符合职业需求的状态,并且低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时,教学就会不由自主地走向简单化、肤浅化和片面化。
因此,要想实现学科教学质量的公平提升,必须促使教师群体提高对职业的认可度,提升他们把握职业标准的能力。
建构教学文化的能力
教学文化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它是一种持久成型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基于公平的教学质量提升,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高度的教学文化建构能力。
设计课程的能力。当下的学科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材的教学。以教材为依托,介入大量学习资料,让教学不再是清晰的一条线,甚至不是围绕一个具体知识点呈现出来的一个面,而是一个立体的场。在这个场中,汇集着许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如何取舍,如何排列组合,如何分清重点、难点,如何把众多知识组合成一条知识链,就成了教师重要的教学能力。在这样的组合中,教师教的不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课程。当学科教学变成课程教学的时候,就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课程,就成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志,也成了区别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
教学管理的能力。教师的管理能力,看似一个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能力,但是它在教学质量的公平提升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力。一节高品质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来支撑,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会倾听、愿思考、善合作、乐分享。面对学生学习的懈怠,教师有愿望去影响,有方法去激发,有能力去唤醒。而这些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帮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的愿望、方法和技巧,就是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我们不能不承认,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知识转化的能力。教师完成由自我知识向学生知识的转化是一个智慧的过程。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转化,必须完善这样三个层面:
其一,教师个人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是教师建构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能力的源泉。很难想象,一个在教学中捉襟见肘的教师会有足够的力量带领学生在学科中漫游;也很难想象,只是看到了知识一角的教师会带领学生寻找整个冰山。教师学科知识丰富了,教学中才能随意汲取,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指导帮助时随心所欲。
其二,教师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能力。学科知识是丰富的,外延是广阔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受学生年段特点、年龄特点的限制,同时也受教材编写系统等多方面的限制。教师如何凭借教材,把自己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材、课程对接,进行有效的甄别与选择,确定教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知识的提炼和转化能力,让学科知识经历一个从系统到单一、从网络到条线、从深奥到简易的变迁,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样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其三,把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的能力。学科知识也好,教学知识也罢,都是存在于教师层面的知识,是教师所拥有的。但学习之所以成为学习,是学生知识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学科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判断学生学习优劣和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就是教学知识向学生知识转化完成的度。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转化,就需要教师有相对高超的教学能力,包括解读文本能力、设计教案能力、执行教学流程能力、评价能力等,在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场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注全面的能力。公平地提升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关注全面的能力。这里的全面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我们熟知的“全体”,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并为他们提供适合当下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帮助及指导;其次是“全程”,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不放过学生学习过程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全程跟踪学生发展;再其次是“全面”,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习得、情操育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促进身心的和谐成长。
(作者武凤霞,系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